今年“世界肾脏日”的主题是:“Kidney Health for All”,即“为所有人的肾脏健康”,且更强调关注贫困人群的肾脏病防治。
慢性肾脏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其患病情况具有“三高”及“三低”的特点。“三高”,即患病率高、合并心血管疾病率高和死亡率高;“三低”,即知晓率低、防治率低和合并心血管疾病认知率低。因此,即使是21世纪的今天,大多数患有慢性肾脏病的患者,仍没能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最终进展至尿毒症或过早地死于相关并发症。
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公共健康问题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一个威胁全世界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在发达国家普通人群中约有6.5%-10%患有不同程度的肾脏疾病,其中美国的肾脏病病人数已经超过2000万。中国近期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约为8%-10%,我国是世界患肾脏病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约为9000万人或以上,这一点令人震惊。美国临床研究显示,在肾脏病的各个阶段中,心血管疾病都是病人死亡的首要原因;在肾功能轻度受损血肌酐为150umol/L(正常值为45-106umol/L)的慢性肾脏病病人中,有58%死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出普通人群15倍以上,发展到尿毒症时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35倍。慢性肾脏病患者还易并发消化道出血、严重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预后极为不良。
任何年龄都要谨防肾脏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以青、中年为多见,但任何年龄都可以患病。多数起病缓慢、隐袭。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早期患者可有乏力、疲倦、腰部疼痛、纳差;水肿可有可无,一般不严重。有的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其基本临床表现,但程度不一,时轻时重,病情迁延,经数年甚至数十年渐进性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另外,部分患者因感染、劳累呈急性发作,或用肾毒性药物后病情急骤恶化,经及时去除诱因和适当治疗后病情可一定程度缓解,但也可能由此而进入不可逆的慢性肾衰竭。
代谢综合征可致慢性肾脏病
代谢综合征是引起中老年人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因,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也明显增高。所谓的代谢综合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简单概括的说就是指“四高一胖”,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及肥胖症”。这些异常状态可以单独、更多的是联合对肾脏造成损害导致慢性肾脏病。
此外,还有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诱因不得不提及,那就是感冒。感冒虽然是小病,却潜藏着诱发肾病的巨大风险。在我们日常接诊的患者中,有一种叫做lgA肾病的慢性肾病,经过问诊大多数患者表示在发病前的很短时间内曾有过感冒。医学研究证明,上呼吸道感染与此类肾病的发病存在着客观联系。
肾脏病常见临床表现
肾脏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水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尿量减少、腰酸痛及其他一些全身性症状。
1、水肿
常出现于眼睑、下肢足踝。水肿位置可随着体位的变化而变化,如平卧时以眼眶周围的疏松软组织最明显,站立或久坐之后可以在下肢踝部水肿,指压局部可出现皮肤凹陷,卧位时水肿可转移至背臀部。严重时可伴有胸水、腹水及阴囊、阴唇部水肿。水肿发生时均伴有尿量减少及体重增加。重度水肿患者全身潴留的液体会高达20-30L或以上,所以要识别有无水肿加重,宜每日起床排空大、小便之后,穿相同的衣服,空腹测体重,观察逐日的体重变化。
2、高血压
肾脏病患者就医时应注意检查血压,若血压升高,常是病情加重的表现。另一方面,高血压病人亦应注意检查尿常规,观察血压变化与尿蛋白增减的关系,以便医师鉴别是肾脏病引起的高血压,还是高血压导致的肾脏损害。
3、腰痛
阵发性的剧烈腰痛,甚至沿侧腹部向会阴大腿内侧放射,称为“肾绞痛”,多见于肾盂结石或输尿管结石,此时要观察有无血尿。肾盂肾炎时,腰痛常伴发烧,肾区有叩击痛,尿检可发现白细胞增多,尿培养有细菌生长。肾小球疾病时多数只有腰部不适、隐痛,或仅感腰酸。
如果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肢软乏力、面色苍白、贫血等,应考虑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可能,宜及时做血、尿、肾脏影像等相关检查。
发现肾病从观察小便开始
1、血尿
是血液经损伤的肾小球、肾小管或下尿路混入尿液造成。如出血量多,肉眼便可见尿液呈粉色或洗肉水样的红色,即为肉眼血尿;出血量少,肉眼看不见,需将尿液离心沉淀之后取沉渣涂片,经用显微镜观察才能发现尿中带血。一般认为肉眼血尿多见于结石、肿瘤、尿路感染及重症肾炎等。而镜下血尿多数为肾小球疾病引起。
2、蛋白尿
排尿时观察到尿中泡沫增多可能是尿中蛋白增多,此时应做尿常规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检查。蛋白尿是肾脏病变的主要表现之一。
3、尿少或无尿
成人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叫少尿,少于lOOml叫无尿。此时肾脏已不能从尿液中排出人体的代谢废物和毒素,无法调节水、电解质和内环境的稳定与平衡,应紧急找医生诊治。如果患急性重病、严重损伤、中毒等使尿量小于每小时每公斤体重0.5毫升时也为少尿,提示可能出现了急性肾损伤。
4、尿频、尿急、尿痛
尿频是指小便次数多,但每次的尿量却很少。尿急是指憋不住尿,有尿就想排;尿痛指排尿时尿道口及小腹胀痛,多见于尿路感染。
5、多尿及夜尿
每昼夜尿量超过2500ml称多尿。如果没有饮水过多、没有使用利尿药物、没有患糖尿病、没有垂体所致的尿崩症等肾脏以外的因素,则多尿是肾小管浓缩功能不全的表现。正常人日夜排尿量有一定规律,日间尿量应多于夜间,其比例为2-3:1,夜尿不应多于750ml。若夜尿增多,日夜尿量之比发生改变,亦是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的表现。检查可发现尿比重及尿渗透浓度降低。
如何早期发现肾脏病
肾脏病常见的症状及体征包括:眼睑、颜面、双下肢水肿,小便泡沫增多,血尿,夜尿增多,腰痛,血压高,贫血等,出现上述症状及体征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但是也有许多肾脏病患者没有上述症状和体征,直到病情严重、发展到慢性肾功能衰竭才发现,错过了早期诊治的时机。因此,没有上述症状和体征并不意味着没有肾脏病。一般来说,定期体检化验尿常规、抽血查肾功能以及做双肾B超检查等是可以早期发现肾脏病的;对于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还不能简单满足于以上三项检查的正常,还需要化验尿微量白蛋白来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损害。
重视肾脏病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在正常人群中发现、筛查出易患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高危人群主要有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高脂血症以及长期应用肾毒性药物者等,对他们加强监测、干预;
二级预防:对患有慢性肾脏病的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措施延缓肾脏损伤的进展,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三级预防:减少和控制尿毒症的相关并发症,减少病死率。
警惕肥胖型肾病
肥胖定义为体内贮积脂肪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肥胖是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来诊断的。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中国将肥胖定义为体重指数≥28.0kg/m2;腰围:男性>84cm,女性>80cm。超重的标准为:体重指数≥25.0kg/m2。肥胖相关性肾病起病相对隐匿。54.4%的患者临床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尿检异常而就诊。在此提醒肥胖的朋友们要及时减肥。
专家提示
在日常生活中要均衡营养,减少盐的摄入;戒烟、限酒;避免食用被污染的食物;避免使用过量的化妆品,避免处于有明显污染的环境中;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对已有早期肾病的患者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重在延缓或逆转慢性肾病的进展,以期尽最大可能保护受损。积极对引起肾脏疾病的病因进行治疗;控制引起肾损害加重的诱因。如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避免感染等;对肾功能受损,有水肿和心衰者要限制水及食盐的摄入;要限制摄入含钾高的食物,以免出现高钾血症而导致心律失常;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以减少身体代谢产物的产生,减轻肾脏的排泄负担;控制高血压;积极治疗肾衰竭的并发症,包括缓解心力衰竭,纠正肾性贫血,纠正肾性骨病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等;避免应用肾毒性药物。此外,要根据年龄、肝功能及肾功能情况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到正规医院肾病专科就诊,并定期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