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每年8月1日至7日是第24个“世界母乳喂养周”,世界母乳喂养宣传周是由世界母乳喂养行动联盟组织发起的一项全球性的活动,旨在促进社会和公众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和支持母乳喂养,今年的主题为:职场妈妈,“喂”爱坚持。为了促进社会和公众尤其是职场女性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科学喂养水平,我院专家撰写了关于母乳喂养的科普文章,母乳喂养、母婴健康,您与我们共同的责任。
女人因怀孕而美丽,因哺乳而温柔。当柔软的小宝宝依偎在怀里满足地吸吮乳汁时,看着他(她)肉嘟嘟的小脸,心都要融化了。母乳是婴儿最安全、最科学的天然食品,它不仅可以为婴儿提供生存的基本营养,提高婴儿的免疫力、智力,而且可以增进母婴感情,促进母体健康。
最好的天然食品莫过于母乳
母乳中含有较多的脂肪酸和乳糖,钙磷比例适宜,富含利于婴儿脑细胞发育的牛磺酸,有利于促进宝宝智力发育,适合宝宝的消化和需要,不易引起过敏反应。吃母乳的宝宝很少发生腹泻和便秘。其次母乳中含有多种增加宝宝免疫抗病能力的物质,可使宝宝在第一年中减少患病,预防各类感染。特别是初乳,含有多种预防、抗病的抗体和免疫细胞,这是任何代乳品中没有的。母乳可以随宝宝的生长发育调整热量,也会随气候的变化而调整脂肪量和水分含量。三是母乳中几乎无菌,直接喂哺不易污染,温度合适,吸吮速度及食量可随宝宝的需要增减,可以随时喂哺,既方便又卫生。母乳有利于宝宝味觉发育,长大较少挑食。因此,对婴儿来说,母乳营养丰富,是宝宝最理想的天然生理食品。
哺乳可增进母婴感情
哺乳提供了一种独有的母亲和婴儿之间的互动,一种自发的肌肤贴着肌肤的亲密和滋养。而人工喂养的妈妈必须格外努力来复制这一过程。母乳喂养不仅能增强宝宝的抵抗能力,而且更有助于建立起妈妈和宝宝之间的感情联系,对妈妈与宝宝一生的交流起到重要的作用。哺乳的过程中,婴儿和母亲有皮肤对皮肤、眼对眼的接触,可满足婴儿对温暖、安全及爱的需求,这对宝宝的心理、语言和智能的发育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为婴儿的情商培养奠定了基础。
作为母乳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营养成分——爱心,是不可能加到代乳品中的。婴儿吮吸乳房令妈妈产生一种特别的激素——催乳素,促进乳汁分泌的激素,可以让母亲特别地平静。母乳喂养妈妈被证实面对肾上腺素的刺激,更少引起激烈的反应。另外,哺乳过程可增加妈妈的自信心,使得母乳妈妈的心理获益,增加父母对家庭子女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社会和谐。
母乳喂养 产后健康
对母亲而言,母乳喂养可以改变妈妈体内的激素水平,促使母亲从孕期状态向非孕期状态成功的过渡。哺育母乳可以促进子宫的收缩,促使子宫复旧,减少阴道出血,预防贫血。母亲体内的蛋白质、铁和其他所需的营养物质,能通过产后闭经得以贮发,有利于产后的康复;母乳喂养可延迟母亲排卵,有利于延长生育间隔,可降低母亲乳腺癌及卵巢癌的发生几率。
目前确定的是,母乳喂养给妈妈带来的长期益处比仅在出生后获得的短期益处要多得多。有些研究已表明,通过哺乳,妈妈们可以享受其他潜在的健康优势,包括最佳状况的新陈代谢、降低数种癌症的风险以及心理上的益处。生产乳汁是一个活跃的代谢过程,平均每天消耗200-500卡路里。要消耗同样多的能量,一个配方奶喂养的妈妈必须每天在游泳池来回游30圈以上,或者骑自行车爬坡一个小时。很明显,母乳喂养的妈妈在消耗孕期存储的脂肪上更有优势。和母乳喂养妈妈相比,非母乳喂养的妈妈减掉的体重更少,并且更难保持。分娩后,曾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哺乳妈妈,比不哺乳妈妈的血糖水平更低。而对那些患糖尿病风险已经在增加的妈妈们,由于母乳喂养带来的最大体重减轻可能使后续患糖尿病的风险下降。当孩子断奶之后,哺乳妈妈的骨密度水平会恢复到和孕前相同甚至更高的水平。从长期来看,泌乳可能使骨骼更强壮,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
母乳喂养利于家庭和社会和谐
对家庭来说,母乳喂养首先是经济,可以节省时间、减少支出、降低浪费;其次是方便,能随时供应,省时省力,减少污染;第三就是省心,母乳喂养宝宝更健康,让父母有更充足的精力应付紧张的工作,减少事假、病假。
对社会来讲,母乳喂养的孩子身体素质好,不易患病,有利于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母乳喂养的母亲对婴儿慈爱,有助于小儿智力、社交能力的发育,有助于家庭和睦、社会安定。
母乳喂养要得当
孕前积极进行乳房保养
从怀孕第5个月开始,经常用香皂和清水擦洗乳头、乳晕,并在清洗后的乳头及乳晕上涂一层油脂,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抚摩乳头,以使乳房皮肤逐渐坚韧;用热毛巾敷盖乳房并轻轻按住,用指腹在乳房周围以画圈方式进行按摩;戴宽松的胸罩,防止胸罩过紧导致乳腺发育不良或胸罩上的纤毛阻塞乳腺管;如果乳头内陷或扁平,需及早向医生请教矫正的有效方法。
分娩后尽早给宝宝开奶
孕32周后胎儿已具备吸吮反射,在出生后10-30分钟最强,30分钟后逐渐减弱,至24小时后逐渐恢复。虽然新妈妈可能身心疲惫,但一定要尽可能在产后30分钟之内给宝宝开奶,并与新生儿同室同床,以便不定时、不定量地使宝宝得到最珍贵的初乳。
按需哺乳
婴儿想吃就吃(哭闹),妈妈想喂就喂(乳胀),不必硬性规定喂哺的次数、间隔和喂奶量。这样可使妈妈体内的催乳素分泌增多,增加泌乳量,并且还可预防妈妈发生乳腺炎。如果妈妈身体虚弱或伤口疼痛,可以采用侧卧位喂奶,但日后不宜经常躺着喂哺,否则会影响宝宝下颌发育,甚至畸形。
合理摄取营养
哺乳期间,妈妈对热能及营养素的需要相对增加,所以每日应多吃几餐,以4-5餐为宜;要多喝一些催乳的汤类,如排骨汤、鸡汤、猪蹄汤、豆腐汤、青菜汤等;在两餐之间最好饮水或其他饮料。如果少奶或无奶,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不妨请医生推荐一些催乳特餐或药膳。但并非进食得越多越好,如果摄入过多,不仅不能增加泌乳量,反而可能造成胃肠不适导致乳汁减少。
断奶要时机适当循序渐进
产后母乳是宝宝出生后最佳黄金食粮,是其他牛奶、奶粉都无法替代的。在产后6个月内,母乳喂养可满足婴 儿的全部营养需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倡导,宝宝一般至少要母乳喂养6 个月以上,能达到两岁则更佳。但是中国人有自己的体质情况,根据我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实际情况,纯母乳喂养至少应6 个月。6个月以后,单纯母乳已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而且小儿常因眷恋母乳而拒绝其他食品,出现食欲缺乏或食欲异常,常有体重减轻、营养不良或贫血等。因此母乳喂养应在适当时期断奶,8-12个月为断奶最适当的时期。
断奶应逐渐进行,循序渐进,通过延长哺乳的间隔时间、逐渐添加辅食等方式给孩子自然断奶,而不能一下子就断掉,以免让孩子心理上产生不适应。按照断奶方法和食用药物的不同,一般需要1周-1个月时间。
在正常添加辅助食品的条件下,一般先从6-8个月起每日先减少一次哺乳,用辅助食品代替,以后逐渐减少哺乳次数直至断奶。在乳品缺乏地区,可每日保留1-2次人乳喂哺,直至1岁半至两岁。两岁时即使仍有少量人乳也应停止哺喂。
断奶最好选择在气候适宜的春秋季节,在比较舒适的温度和环境中,婴儿容易适应因断奶带来的变化,相对容易地度过这个生理和心理上的过渡期。
医患连线:
问:妈妈感冒了还能喂奶吗?
刘晓华:如果产妇感冒了,不伴有发高烧时,需多喝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同时服用感冒冲剂、板蓝根冲剂等药物。最好有人帮助照看孩子,自己能多点时间睡眠休息。刚出生不久的孩子自身带有一定的免疫力,不用过分担心传染给孩子感冒而不敢喂奶。如果感冒后伴有高烧,产妇不能很好地进食,十分不适,应到医院就诊,医生常常会给输液,必要时给予对乳汁影响不大的抗生素,同时仍可服用板蓝根、感冒冲剂等药物。
问:母乳喂养儿需要补钙吗?
刘晓华:在中国营养学会召开的母乳喂养专题研讨会上,新版《0-6月婴儿喂养指南》提出,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在6月龄前坚持母乳喂养,且不需额外补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