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不孕不育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在育龄人群中不孕不育占7%-10%,其中女方因素占40%-50%,男方因素占25%-40%,男女双方共同因素占20%-30%,不明原因占10%。良好的生活方式与生殖健康密切相关。以下是承德市中心医院生殖医学科医务人员撰写的相关科普文章,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精液质量是评定男性生育力最主要的指标,如何提高精液质量对不育症患者无疑至关重要。从宏观来看,提高精液质量可以分调整生活方式和采取医疗措施两大类,前者主要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而不需要药物或手术即可达到提高精液质量的目的,后者则需要使用药物甚至手术才能达到目的。
提高生育力从健康生活开始
治疗任何疾病原则都是一样的,即从简单到复杂、从花费少到花费多、从无创到有创。但现实生活中,大家对于药物、手术这些治疗措施非常重视,却往往忽视了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禁烟限酒 吸烟对生育是有负面影响的,可增加精子DNA损伤、增加整倍体精子的数量,还可能导致睾丸萎缩及少弱畸形精子数上升。另有研究发现,吸烟可使其后代男性不育的概率升高;吸烟还会影响试管婴儿的成功率,国外有些生殖中心为了确保试管婴儿的成功率,要求患者至少禁烟两个月。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轻度的酒精摄入可损害男性的生育能力,但 酗酒可直接损害睾丸和肝脏,发生睾丸萎缩、游离睾酮降低,患者可表现为勃起障碍,影响生育。有证据表明女性主动或被动吸烟、饮酒对生育影响更大。
远离辐射和有毒的化学物质 现代社会电磁辐射无处不在,如电磁炉、手机、电脑等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不利的一面,其中就可影响精液质量。辐射与距离的立方成反比,距离增加1倍辐射衰减至1/8,手机存放的位置(如裤兜或上衣袋)和每天使用时间、电脑使用的不良习惯(如放在立起的大腿上)无形中增加了辐射的损害。
生活中存在很多影响男性生育的化学物质,有些化学物质还能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称为内分泌干扰物,主要有阿特拉津(一种杀虫剂)、辛基苯酚、甲氧滴滴涕、双酚A等。
避免高温 睾丸精子发生所需温度应低于37℃,若局部温度升高,如经常桑拿、穿紧身裤等会影响精子质量。发烧可能会影响精子质量。如发烧超过39℃,敏感男性的生精可能被抑制长达3至6个月;另外,高热会影响精子DNA完整性,所以高热后应至少间隔两个月再怀孕。
锻炼身体和减肥 锻炼身体有助于提高男性体内雄激素水平并能提高精液质量。人体脂肪组织中含有芳香化酶,可以把睾酮转化为雌激素,而较多的雌激素会影响精液质量,因此减肥有助于改善精液质量。
避免滥用激素 有些激素会影响精液质量,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主要有大量糖皮质激素、雄激素、抗雄激素药物、孕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或拮抗剂、同化类固醇激素等,但这些激素损害是可逆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大多对生育无影响,但有一些存在潜在危险,如安体舒通、钙通道阻滞剂等。非那雄胺治疗前列腺增生(5mg/天)可引起精液量减少、治疗脱发(1mg/天)没有发现精液受损。西咪替丁可在垂体水平竞争性抑制雄激素作用从而影响精子质量。大多数化疗药物对精子有直接毒性作用。
食物 日常生活中水果、蔬菜以及完整的谷物大量摄入能提高精子DNA完整性,而肉类和土豆的大量摄入与更高的精子浓度有关。
科学合理规范施治
经过上述措施仍效果不佳应采取医疗措施,同时仍需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
药物治疗 一些男性不育症及一些女性早期流产或胎停育,药物治疗是无效的,如染色体数目异常、移位、Y染色体微缺失等,因此药物治疗前要到正规生殖中心就诊,找到病因,对因治疗,如性腺功能障碍,可应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尿促素(HMG)、卵泡刺激素(FSH)等提高精液质量。对于不明原因的不育,可使用被证实有效的药物,或依靠医生的经验治疗来提高精液质量。
手术治疗 精索静脉曲张可造成不育,手术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改善精液质量;对射精管、精囊腺囊肿造成的梗阻或附睾输精管梗阻,可行精囊镜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复通率可达7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