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来临,我市及周边省区气温骤降,普降大雪。每年此时因为天冷地滑,老年骨折病人明显增多,大多为髋部、脊柱和手腕部骨折,极大地伤害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严重者还可危及生命。因此,老年人做好冬季防护,避免在雨雪天气里跌倒、减少骨折的发生非常重要。
老人骨折易被忽视
冬季的滑冰场和滑雪场上常可见到激烈运动中摔倒后又迅速爬起来运动的年轻人,不少人认为,摔倒后只要能站起来走路就没事,不必去医院。其实不然,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大多都是走路时滑倒摔伤,也就是所谓的低能量损伤,我们都知道“人老骨松”这个自然规律,轻微的外力就可使老年人原本疏松的骨骼受伤。因为受伤外力小,即使发生骨折有时也是错位不多,或者是骨折端镶嵌插在一起——也就是无移位的嵌插骨折,此时骨折两断端在外力作用下紧紧“咬合”,肢体还可以活动,有人摔倒当时还能再站起来走路貌似没有问题,其实隐患已在其中。我们在临床上常可见到这种情况,家属说老人受伤后走路没问题,疼痛不严重,可是伤后两天不能活动了,拍 X 光片一看,髋部骨折严重错位,给治疗带来很大难度。
老人摔倒后应怎样救急
一般老人摔倒发生骨折多集中在手腕、髋部和脊椎,摔倒后不要急于起身,应先看看自己的大腿、腰部和手腕摔疼了没有。摔伤者如出现这些部位的持续性疼痛,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一般手腕骨折比较明显看出来,有明显的腕部疼痛、手指不能活动、腕部肿胀等,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出现腰背部疼痛,尽量不要随意乱动,因为可能出现了胸腰椎骨折,如果随意活动,有可能造成骨折移位压迫脊髓神经,严重时下肢可能瘫痪,此时应该尽快呼救,救人者不能随意背抱伤者或一人抬上身一人搬下肢使伤者呈屈曲状,而是要用硬板将伤者抬到医院,或拨打“120”急救电话由专业医护人员救助。总之,老年人摔倒能引起严重的外伤问题,需给予足够的重视。即使摔倒当时没有明显疼痛,最好也不要立刻站起来过度活动,要卧床休息观察几天没有疼痛等不适症状再起床活动比较稳妥,一旦出现腰背部及髋部疼痛或肢体活动后疼痛加重,要及时到医院骨科就诊。
老年人骨折治疗选择
老人一旦发生了骨折,就需要面临治疗选择问题。一般老年人腕骨骨折处理相对简单,基本不需要手术治疗,使用手法牵引复位、石膏等外固定4-6周再辅以功能锻炼即可;而脊椎和髋部骨折的治疗则要复杂一些。一般脊椎骨折需要卧床静养两个月左右才能起床活动,这适合年龄相对年轻没有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而对那些年龄较大或同时伴有内科疾病的高龄患者,因卧床会明显加重原有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同时因为疼痛不敢活动等原因,卧床期间还可能引起肺部感染、血栓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可选择国内流行的老年脊椎骨折椎体成形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骨水泥”注射疗法。因为患者是在清醒状态局部麻醉下,医生用专用注射器在X光透视下把“骨水泥”准确注入到骨折椎体,起到“加固和止疼”作用,风险小、止痛快,第二天即可下地活动,是我们目前治疗选择的金标准。
而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治疗意见分歧较大。因为大多数髋部骨折都是移位比较严重的骨折,良好对位自愈可能性很小。有的患者家属认为老年人手术治疗风险很大或因为经济原因拒绝手术,也有一些骨科医生碍于治疗风险或对手术技术的茫然也选择患者卧床保守治疗。但是,我们知道髋部骨骼是我们人体承重的支撑点,髋部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都将严重影响这个支撑点的作用,严重错位骨折的保守治疗难以达到让患者重新起床走路活动的结果,长期卧床的生活以及引起的并发症将明显降低受伤老人的生活质量并可危及生命;另一种情况是患者家属和医生都积极地选择了手术治疗,在面对老人伴有的内科疾病认知不足或过度畏惧反复调整内科情况,仓促手术可加大手术危险的发生,反复调整、顾此失彼可能延误手术时机使病人错失手术的可能。
老年骨折手术治疗需多学科团队合作
目前,对待老年髋部骨折治疗的新理念已经上升到“老年骨科”的层面,即“把髋部骨折的老人作为治疗的中心”,是医疗“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把明显影响手术治疗的心血管、呼吸和内分泌(糖尿病)等系统方面的疾病作为主要病情评估指标,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内科、骨科和麻醉科不再从各自专业角度过度强调自己专业的重要性,而是各自“妥协”、共同商议评估患者全般情况并积极调整,争取在患者受伤后尽短时间(受伤48小时左右)施行相应手术治疗,以给患者一个救治的机会。当然,一个成功的手术治疗还需要科学的手术设计和娴熟的手术技巧以及手术早期积极的康复治疗。经过多个学科医生的积极转换思维,“尽快准备、尽快手术、尽快康复”这一“三快理念”,在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中已经让许多受伤的老年人在“人生最后一摔”的劫难中走向康复。
趁着状态尚好要抓紧手术
老人跌倒可怕的不是骨折本身,而是卧床引起的并发症。一项触目惊心的临床数据显示,老年人特殊部位的骨折(如跌倒导致的股骨头骨折等),一个月内的死亡率达10%,一年内的死亡率高达20%。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稍微留意就能发现,确实不少高龄老人,平日也还耳聪目明、身体矫健,但若一朝不慎跌倒后,健康情况就江河日下。相反,如果跌倒后,老人能获得及时、正确的处理,其后续的健康情况可能完全不受影响。临床上,也有很多老人,跌倒后被送到医院时精神好好的,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都还很不错,但家属就是不愿意手术治疗。等了一两天,眼看着老人家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甚至开始出现发热、呼吸急促等肺炎的症状,慌乱中才要求医生帮忙做手术。但这时,已经错过了骨折治疗的最佳时机。由于心肺功能已经衰减,手术过程中发生意外的可能性也会较前增大。即便最后治好了,也要比一开始选择手术治疗,多花不少冤枉钱,老人也遭罪多了,因为可能会经历各种并发症。
长期卧床对老年人百害而无一利
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骨折后,如果保守治疗,等它自己长好,年轻人尚需要好几十天,更何况是年老体弱的老人?一旦卧床不活动,只需几天,其脏器的功能就会严重受损。长期卧床时,位于胸腹之间的膈肌不会像平时那样因为重力作用向下坠,反而会向上顶着肺部,这就会影响肺部的呼吸功能,时间一长,老人家就很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除此之外,由于疼痛等原因,老人家不得不保持相对固定的某个姿势卧床,这样一来,就会有个固定部位的皮肤长期受压,从而容易发生褥疮。老年人由于营养吸收能力较差、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也远不如年轻人,因此褥疮一旦发生,就可能出现创口一直溃烂、恶性感染,甚至发生败血症等难以治疗的情况。所以说,老人跌倒导致的股骨头骨折,如果没有禁忌症,“不仅要手术,而且还要快”。因为,卧床危害的进展速度,快到让人措手不及。有资料显示,老年人卧床24小时,肌肉就会开始萎缩;72小时,肺功能就会急速下降。
伤筋动骨后饮食误区
多吃骨头 人体内受损后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髓、骨膜的作用,而骨髓、骨膜只有在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肉骨头的主要成分是钙和磷。若骨折后过多地吃排骨、喝骨头汤,就会促使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导致骨质内有机质的比例失调。
盲目补钙 骨折病人并不缺钙,即使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也不能乱补,保持中等的钙摄入即可。对于骨折患者首先要度过的是骨痂形成期,骨痂的过度钙化将影响愈后的功能,而且增加钙的摄入量并不能加速断骨的愈合。在骨形成期可以服用钙片等辅助补钙。这是指普通类型的骨折,对于骨盆骨折等特殊部位不影响功能的例外。而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还有引起血钙增高的潜在危险。对于骨折病人来讲,只要根据病情和按医生的嘱咐,加强功能锻炼和尽早活动,就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利用,加速骨的愈合。
雪天预防摔倒骨折要点
老年人特别是骨质疏松患者尽可能不要出门。穿鞋要注意,出门时尽可能换上鞋底粗糙、有条纹的平底鞋,防滑鞋,女性不要穿高跟鞋。步幅尽量小,速度尽量慢且保持固定步调。双手尽量不要插在兜里,适度摆动能增加身体平衡。手中切忌提重物。甄别路况:踩实发亮的雪层、覆盖着薄雪的冰面及大理石路面都是容易摔倒的区域,因此要尽量选择无冰区或比较松软的雪区行走。注意机动车:不要按照平时习惯判断机动车的行驶路线,尽量与机动车保持一定距离,防止被机动车碰到。如果向前摔倒,尽量别用手腕去硬撑地面,因为这种姿势最容易造成手臂骨折;如果向后摔倒,尽量以双侧屁股着地,不要单侧着地,避免髋部骨折。一旦摔倒,尽量不要强行站起,以免造成二次损伤;可以请求他人帮助或借助身边的栏杆等辅助站起。如果摔倒后发现身体某部位(如手腕、髋部和腰椎)疼痛、肿胀或出现畸形,应立即到附近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