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季节,春节将至,寒潮频频来袭,这个时期脑卒中发病率明显升高,防范脑卒中尤为重要。脑卒中也称为脑中风、脑血管意外、急性脑血管病,这种病是由于大脑里面的血管突然发生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缺氧而引起。
不可忽视的脑卒中
脑卒中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其中出血性卒中占15%,缺血性卒中占85%。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缺血性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脑出血患者多会表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半身瘫痪甚至昏迷不醒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很快死亡。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或脑血管畸形破裂引起,一般发病较急,头痛剧烈,以中青年人居多。发生缺血性卒中一般症状较平缓,绝大多数患者意识清楚,表现为半身瘫痪或无力、言语困难、肢体麻木等。2004-2005年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的致死病因。根据近年在全国开展的大样本流行病调查研究估算,我国脑卒中后存活患者在1000万以上,其中65岁以下首次发生卒中的比例占到近50%。在幸存者中约四分之三的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等后遗症,部分病人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
为何隆冬时节易发脑卒中
1. 寒冷低温:恶劣的气候会使人体血管调节功能发生紊乱,骤冷的气温会导致人体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脂升高,血中纤维蛋白增加,特别是老年人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及淀粉样变等基础疾病或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尤其是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更易发生脑卒中。
2. 气候干燥:季气候干燥,人体水分消耗丢失过多,容易导致血容量低,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流缓慢,易使血栓形成。
3.雾霾污染:心肌梗死和卒中风险的升高与空气污染水平的增加相关,但最近数据显示空气污染的影响绝不仅限于加重病情。大气颗粒物可侵袭人的肺部,可嵌入组织之中,引起级联的炎症效应,这些炎症甚至会蔓延到循环系统,改变血管功能。雾霾天气可以使脑卒中的死亡和发病增加。
4. 昼短夜长:季昼短夜长,北方有“猫冬”的习俗,加之春节长假,造成室内活动过多,睡眠过多,聚会过多,聚餐过多,看电视电脑手机过多,熬夜过多,饮酒过多,吸烟过多,生活极其不规律,势必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
5.饮食肥腻:冬季与春节期间,容易暴饮暴食,容易进食不规律,容易进食过咸、过甜、过油腻、过热过凉、过于辛辣过于刺激食物。均会增加卒中风险。
6. 运动减少 :天气寒冷,户外活动减少,春节聚会,室内活动增多,加之运动不规律不科学,均对健康不利。
预防脑卒中六要点
1. 防寒保暖:适时增添衣物注意保暖,外出穿好外套注意防寒。室温控制在18°C -20°C ,室内还应保持一定的湿度,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卫生。
2. 补水防燥: 注意补充水分,养成多喝水的习惯,做到未渴先饮,少量多次,我们建议成年人每天饮水量要在1200-2000毫升左右,也就是说每天至少6至8杯水比较合适。
3. 关注防霾:用“穿戴”防雾霾,如出门戴帽子及出门戴口罩;中老年人遇雾霾天气尽量避免外出;外出后要洗手洗脸的同时清理鼻腔和口腔。
4. 掌握好“三个半分钟”:科学安排生活,早睡早起,即要有充足睡眠,又避免睡眠过多,中老年朋友晨起要。所谓“三个半分钟”就是早晨醒来不要马上起床,而是要有步骤地分三步起床, 第一步:醒来以后继续躺在床上半分钟,睁开眼睛,伸伸懒腰,不要立刻起床。第二步:坐起来后靠在床头半分钟,左顾右盼。第三步:挪到床边,把腿下垂,再等半分钟,觉得自己的反应活动正常了再下床。
5.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规律进餐,低盐低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少吃动物内脏;避免熬夜看电视电脑手机,控制打牌玩麻将的时间,避免久坐不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大便干燥;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减少紧张、焦虑、抑郁情绪。
6. 适当运动:可根据身体状况尽可能坚持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宜太早或太晚,最好等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去锻炼,因为早晨室外气温低,容易刺激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增加脑出血机会,上午10点至下午3点是秋冬户外锻炼的黄金时间。运动量不宜过大,老年人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力而行,以步行最为适宜。
如何早期识别脑卒中
目前国际上将“FAST”口诀作为脑梗死的预警信号,“F”指脸歪了,“A”指手没力气了,“S”指讲话不清楚了,“T”就是指出现上述三个症状或其中一个症状后立刻拨打“120”。因为如果出现上述其中一个症状后,则有72%可能为急性脑梗死,如果同时出现上述三个症状,则有85%可能性为急性脑梗死。
应急救治脑卒中要点
发现了脑卒中患者后,掌握正确的应急措施对减少合并症,维持生命体征,防止病情加重,为进一步救治赢得时间,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非常重要。
1、保持镇静,给患者以精神安慰。如果患者是清醒的,要注意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情绪。切勿慌乱,不要悲哭或呼唤患者,避免造成患者的心理压力。
2、初步判断为脑卒中后,应使患者仰卧,头肩部稍垫高,使下颌略微仰起,头偏向一侧,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回流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如果患者口鼻中有呕吐物阻塞,应设法抠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3、迅速松解患者衣领纽扣、领带和腰带、胸罩,如有假牙也应取出。
4、立即拨打“120”,寻求帮助,不要急于放下电话,仔细询问并听从医生指导进行处理。
5、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天冷时注意保暖,天热时注意降温、避光。可将窗帘拉上,避免强光刺激。对于高热患者,可在头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或冷水毛巾湿敷等物理降温方法来降低脑代谢率和耗氧量。
6、患者昏迷并发出强烈鼾声,表示其舌根已经下坠,可用手帕或纱布包住患者舌头,轻轻向外拉出;或将患者头部后仰,用双手托起下颌角,头部转向一侧。
7、如患者有抽搐时,可用竹筷缠上软布塞入上下齿之间,以防舌被咬伤及窒息。
8、有条件者可吸氧。
9、在没有医生明确诊断之前,切勿擅自做主给患者用药。
溶栓脑梗最佳治疗方法
溶栓治疗是降低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最有效的手段。溶栓治疗就是通过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使血管内血栓溶解,血管再通,从而挽救缺血的脑组织,恢复脑功能。全世界的治疗指南都将rt-PA静脉溶栓治疗作为第一推荐的治疗手段。
脑梗溶栓治疗越早越好
脑梗死在恢复脑灌注之前,每一分钟将会死亡190万个神经元、140亿个神经突触,所以说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脑梗死静脉溶栓时间窗为4.5小时,也就是说,患者在脑梗死发病后4.5小时内才可以通过静脉应用这个溶栓药物rt-PA,超过此时间窗溶栓,血管再通率降低,同时出血风险明显增高。当然,在应用溶栓药物之前,必须先排除溶栓禁忌症,方可开始静脉溶栓治疗。所以,患有急性脑梗死后,应当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有溶栓资质的医院。
脑卒中筛查防患于未然
中年人是脑卒中筛查的重点,如果发现自己进入脑卒中筛查范围,应及早进行脑卒中筛查,并积极评估,选择最佳预防及治疗方案,防患于未然。做到早筛查,早诊治,早康复。
脑卒中风险初筛评估对象为既往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者或者40岁以上、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的高危人群。脑卒中风险初筛评估包括以下8项(每一项1分):高血压病史(≥140/90 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房颤和心瓣膜病;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很少进行体育活动;明显超重或肥胖(BMI≥26kg/m2);有脑卒中家族史。
脑卒中筛查由医师接诊,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完善实验室检查,脑、颈血管超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初筛,如发现有血管病变,则进一步行CTA、MRA、DSA检查。 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及血管内支架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
世界卒中日《宣言》说,卒中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但老龄化、活动过少、吸烟和快餐加速了卒中、心脏病、糖尿病和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日益流行。如果不加干预,预计到2020年卒中的人口将增加一倍。相反,如果应用已有的知识,将会使一半人免于卒中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