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慢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统计,2008年全球约有3.47亿糖尿病患者,2012年约有150万人直接死于这一疾病,且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为了进一步促进社会及公众对糖尿病及其危害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将2016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的重点定为“应对糖尿病”,倡导社会公众和卫生系统改进监测、加强预防、有效管理糖尿病,共同提高生命质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渐升高,2013年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6%,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50.1%。虽然目前糖尿病尚不能治愈,但却是可防可治的,可以通过对危险因素进行防控,更好地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于此过程中,做好糖尿病尤其是高危人群的预防至关重要。
肥胖与2型糖尿病“最亲密”
随着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工作及生活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体力工作日渐减少,而且营养水平稳步提升,导致大多数人群处于营养过剩状态,肥胖者逐渐增多。
肥胖本身不仅是“不好看”,更是一种病态,可以引起多种疾病,比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关节炎等。其中以2型糖尿病与肥胖的关系最为密切。有调查显示,在4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体重超过标准10%以上的患者达到2/3,充分证明了肥胖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密切关系。
肥胖者为什么易患2型糖尿病呢?研究者认为,这与脂肪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的减少和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亲和力下降等因素有关。正常人脂肪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数目约为每平方微米10个,每个脂肪细胞上约有1万多个受体。肥胖患者的脂肪细胞不同于常人,其脂肪细胞较为肥大,导致脂肪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密度减低、数目相对减少,引起脂肪细胞与胰岛素亲和力下降,从而导致胰岛素作用不足,我们称为“胰岛素抵抗”。
另外,对肥胖者来说,由于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因此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就会增加,胰岛β细胞必须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以便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于是,为适应这种需要,胰岛细胞会超负荷工作,以分泌出更多胰岛素。长此以往,胰岛β细胞的功能下降,患者就会发生糖尿病。
健康处方:肥胖者对胰岛素的抵抗是由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引起的,所以只要改善肥胖状态,减小细胞体积,胰岛素的敏感性是可以有所恢复的。病从口入,糖尿病肥胖患者的治疗关键,还是控制饮食,因为过多地摄取食物常常是肥胖的原因之一,只要严格控制肥胖者的饮食(最好采用高纤维食品),并且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减轻体重,就能使肥大的脂肪细胞缩小,那样的话,脂肪细胞上受体数目和亲和力就可以得到恢复,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也自然提升,再加上医生的指导及正确应用药物,血糖恢复正常就不是难题了。
2型糖尿病有家族遗传倾向
在糖尿病的分型中,95%左右为2型糖尿病,而2型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也就是说,2型糖尿病患者的子女患糖尿病几率高于非糖尿病者的子女。如果父母双方都是糖尿病患者,那么子女患糖尿病的几率更大。
遗传对糖尿病发病的影响高于环境因素,占到50%-60%。他们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的易感性,这些人比一般人容易得糖尿病。因此,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明显升高。
那么,什么算是糖尿病家族史呢?如父母、兄弟姐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舅舅、姑姑、姨等患糖尿病,即为有糖尿病家族史。
健康处方:如果存在以上情况,平时更需控制饮食、规律运动,定期监测血糖,从而控制和早期发现血糖升高。
巨大儿妈妈易患糖尿病
我国新生儿标准体重为3000-3300克,达到或超过4000克(8斤)的胎儿称为“巨大儿”。过去很多人认为胎儿大是好事,孩子营养好,将来发育好,长得高,家人以此为荣。但临床研究表明,有巨大儿分娩史的女性,患糖尿病的几率明显增加。
目前我国巨大儿发生率约为7%,主要与孕期营养过剩有关。许多孕妇认为吃得越多对孩子越好,在孕期只吃大鱼大肉和昂贵的保健品,这种不均衡的饮食习惯使得巨大儿的风险增加;还有孕妇过分在意保胎,使得孕期活动量明显减少,导致自身体重严重超标,胎儿体重也随之猛增;另外,有巨大儿分娩史的女性妊娠期间血糖潜在升高,血糖可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从而刺激胰岛素分泌,导致糖原、脂肪酸、蛋白质合成增多,导致胎儿体重增加。
健康处方:有巨大儿分娩史的女性需规律监测血糖,尽早发现血糖异常。同时,巨大儿的胎儿今后患糖尿病的几率为非巨大儿的4倍,也需规律监测血糖。
妊娠期糖尿病不容忽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妊娠期糖尿病(简称GDM)发病率逐年升高。那么,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如何诊断和治疗呢?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在糖尿病诊断之后怀孕者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所有孕妈妈应在怀孕24-28周进行75g 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糖代谢状态。
如果检测结果为空腹≥5.1mmol/L,服糖后1小时≥10.0mmol/L或服糖后2小时≥8.5mmol/L,有1个以上高于上述标准即可确定诊断。
健康处方:高血糖对孕妈妈及胎儿均有不良影响,所以已经明确诊断糖尿病的育龄期妇女应做好孕前准备,计划妊娠。孕期一旦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即应积极治疗:适当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必要时遵从内分泌科及妇产科医生的意见进行胰岛素降糖治疗。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产后6周需行葡萄糖耐量评估糖代谢状态,并规律监测血糖,以便早期发现血糖异常,及时予以治疗。
怀孕期间血糖控制目标:空腹、餐前或睡前血糖3.3-5.3mmol/L,餐后1小时≤7.8mmol/L或餐后2小时≤6.7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尽可能控制在6.0%以下。
多囊卵巢综合征常“结伴”2型糖尿病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具有雄激素过多,持续无排卵、多囊卵巢等特点,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
多囊卵巢综合征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病率为5-10%,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考虑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其临床特异性大,患者可以表现出月经紊乱、卵巢多囊、排卵障碍、多毛、痤疮以及糖脂等代谢异常。
诊断标准:1.稀发排卵或无排卵。2.雄激素水平升高的临床表现和高雄激素血症。3.卵巢多囊性改变。符合上述3条中的2条并排除其他致雄激素水平升高的病因,即可明确诊断。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殖功能,还会导致代谢异常。相关代谢性失调包括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异常等。因此,此类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大幅度增加,而且发病年龄十分年轻。青春期、肥胖并患有PCOS的女孩中接近30%的女孩已经出现糖耐量受损,并且有10%的女孩患有2型糖尿病。
有研究显示,在PCOS妇女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3.8%,在无PCOS的妇女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不到1%,而且与患者是否肥胖无关。PCO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相似。当β细胞无法弥补胰岛素抵抗作用时疾病便表现出来。这些患者虽然糖耐量正常,但2型糖尿病风险明显增高。
健康处方:应在疾病早期进行干预,采取一定治疗措施保护这些高风险女孩的β细胞功能。治疗措施包括调整月经周期、治疗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促排卵等。
延伸阅读:
糖尿病患者要做脑卒中筛查
糖尿病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据统计,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高2-4倍,发病时间提早10-20年。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及早进行脑卒中筛查,并积极评估,选择最佳预防及治疗方案,做到早筛查、早诊治、早康复。
脑卒中风险初筛评估对象为既往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者,或者40岁以上、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的高危人群。脑卒中风险初筛评估包括以下8项(每一项1分):高血压病史(≥140/90 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房颤和心瓣膜病;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很少进行体育活动;明显超重或肥胖(BMI≥26kg/m2);有脑卒中家族史。
脑卒中筛查由医师接诊,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完善实验室检查,脑、颈血管超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初筛,如发现有血管病变,则需行进一步检查,根据病情选择药物、血管内支架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