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检查和治疗中,医生常要求患者检测血清内的性激素六项。通过所测定的血清内多种性激素含量的改变并结合观察到的临床表现,用来研究和判断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用于预测排卵时间、对内分泌治疗的效果检测和对不孕不育原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性激素的测定在排卵监测中尤为有意义。
检测时间:一般情况下,性激素的检测是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的,可分为:卵泡期检测、排卵期检测和黄体期检测。医生会根据临床需要要求患者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做检测,以便了解体内的具体内分泌情况。
卵泡期检测 是在月经周期的第2-3 天内测定血清中的性激素,目的是为了了解卵巢的“基础状态”。而检测的内容是全部的六项,不可缺少,因为各项性激素可以反映不同的情况。
如促卵泡素(FSH)过高,说明卵巢的储备功能差,这时可先用药增加卵巢储备,保护卵巢内的激素受体;如雌二醇(E2)过高,考虑病人可能有残存的卵泡,提示不宜进行促排卵治疗;如促黄体生成素(LH)过高,就会影响卵泡质量,卵泡受精力下降,流产率增加,可先行降 LH 治疗;如催乳素(PRL)过高,也会影响排卵和黄体功能,这时主要用溴隐亭对症治疗即可;如睾酮(T)过高,会影响卵泡的发育,造成无数的小卵泡竞争性发育迟缓或根本不发育。而如果 FSH、LH、E2 均太低,就可能是下丘脑-垂体性的功能低下,可考虑用促性腺激素替代治疗。
排卵期检测 是在月经周期的第16-17天测定性激素,结合超声,可了解卵泡的发育状态。此期,对于测定FSH、LH、E2、P有意义。
当 E2正常,卵泡大小也正常,LH有峰值,P值不高,是理想的排卵条件,预计可于LH 峰出现后的 24-36小时排卵。此期的激素水平分泌异常,会引起卵泡发育与排卵障碍。
如E2过低,而超声显示卵泡大于或等于1.8cm,可考虑卵泡未发育成熟或此为空卵泡;如E2正常,而卵泡小于或等于1.6cm,可能刚排卵或有多个小卵泡发育,还有遗漏的可能;如E2正常,卵泡大于或等于1.8cm,LH无峰值出现,说明性腺轴正反馈机制障碍或卵泡未熟;如E2过高,还可预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如卵泡小于或等于1.4cm,LH或P已升高,提示卵泡过早黄素化;如P大于2ug/L,提示子宫种植窗口关闭,囊胚着床机会下降。
黄体期检测 在月经周期的第21-22 天,测定E2与P,以了解黄体功能,一般于排卵后的6-7天测定较为准确。如在黄体高峰期,P值过低(<10ug/L),提示无排卵或无排卵黄素化;如P在10-15ug/L 之间,提示黄体功能不足,或卵泡不破裂黄素化;如P大于 15ug/L, 提示黄体功能正常。但此时E2过低,亦是黄体功能不足的表现之一,需要对症治疗。黄体功能不足有时也是卵泡的质量问题,主要在排卵前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