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暑假对孩子来说就是快乐的节日,摆脱了紧张学习的束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增加,然而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平时。尽管现在暑期已经过半,但加强学生及家长暑期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仍然不可忽视。
溺水急救自救
近年来,溺水已成为某些地区儿童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每年我们急救中心都会接诊多例溺水者,主要为青年和儿童,而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所以在此提醒广大学生及家长,暑期尤其要预防溺水的发生。
树立安全防范意识 小学生应在成人带领下到正规的场所游泳,不要独自在河边、山塘边玩耍,更不要到不知水情及比较危险、易发生溺水的河流、湖泊去游泳;即使在游泳区,不会游泳者也不要游到深水区,救生圈也不能100%地保证安全;如果是集体游泳,下水前后均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下水前要做好适当的准备活动,先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要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以防抽筋。千万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我们急救中心接诊过多例因跳水致头部或颈部损伤的患者,虽然生命被挽救,但有的落下了终生残疾令人惋惜。切记,雷雨天不适合户外游泳。
及时自救 如果在游泳中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若游泳过程中小腿或脚部抽筋而又无法靠岸,千万不要惊慌,在求救的同时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或用手将脚趾向上扳,可迅速解除抽筋。一旦发生溺水,正确的自救方法是立即屏住呼吸,然后放松全身,将头部浮出水面,并让身体漂浮在水面,用脚踢水,不要胡乱挣扎,减少水草缠绕的同时可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若发生身体下沉,可将手掌向下压。
现场急救 发现有人溺水,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然后将其拖至岸边;若没有救护器材可入水直接救护,逐渐接近溺水者并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时千万不能贸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对于溺水者,现场急救至关重要: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污泥、杂草和呕吐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拉出舌头,以防发生舌后坠堵塞呼吸道;如果溺水者是儿童,要将其举起,使其俯卧在救护者肩上,腹部紧贴救护者肩部,头脚下垂,以使呼吸道内积水自然流出,但切莫因为控水而延误了心肺复苏的时机;恢复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败的关键,应迅速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心脏按摩,同时尽快请周围的人拨打“120”急救电话。
中暑预防为先
虽然已经入秋,但因为还在伏天之内,所以天气仍然闷热潮湿易发生中暑,轻者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面色潮红等症状,重者出现高热、意识障碍等症状。
中暑的症状 1.先兆中暑: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体温升高、全身无力。2.轻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体温38℃以上,面色潮红,胸闷,或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3.重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出现昏倒痉挛,皮肤干燥无汗、体温40℃以上等症状。重度中暑可分三型:(1)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活动停止后常发生肌肉痉挛,主要累及骨骼肌,持续约数分钟后缓解,无明显体温升高。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2)热衰竭: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严重热应激时,由于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引起循环容量不足所致。表现为多汗、疲乏、无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肌痉挛,可有明显脱水症状: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体温轻度升高,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根据病情轻重不同,检查可见血细胞比容增高、高钠血症、轻度氮质血症和肝功能异常。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3)热射病:一种致命性急症,主要表现为高热(直肠温度≥41℃)和神志障碍。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劳力性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热射病主要是由于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所致;非劳力性热射病主要是因为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
中暑的预防 1.饮茶:尤其是绿茶,茶叶中的咖啡碱、可可碱、茶碱等成分有提神、利尿、增强心肾功能的作用;2.增强体质:通常体质好的人能够抵御一般的高温天气而不会发生中暑;3.补充水分:一般每天需要补水1.5至2升,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并保持充足的睡眠;4.喝绿豆汤:绿豆是防暑上品,而且豆类食品还富含蛋白质,无胆固醇,分解产物含大量尿激酶,而尿激酶能协助分解脂肪和蛋白,具有健胃助消化的作用。
中暑急救“五字诀” 一“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二“敷”:用凉湿毛巾敷头部,或将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内侧;三“促”:将病人置于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待肛门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四“浸”:将患者躯体呈45°浸在18℃左右井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但对于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温不宜过低;五“擦”: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患者身体,把皮肤擦红,一般擦15-30分钟左右,即刻使患者体温降至37℃-38℃,大脑未受损者至迅速清醒。同时尽早与医院联系进行及时抢救。
关节扭伤急救措施
扭伤的常见症状有疼痛、肿胀、关节活动不利等,痛是必然出现的症状,肿及皮肤青紫、关节不能转动,都是扭伤的常见表现。
急救措施 1.在运动中扭伤手指,最常见于打篮球争球时末节手指触球的瞬间,有触电样的疼痛而突然停止活动,伤后应立即停止运动进行冷敷,最好用冰块,没有条件时可用净水代替。将手指泡在冰水中冷敷15分钟左右,然后用冷湿布包敷,再用胶布把手指固定在伸直位置。检查手指的活动度,如果手指的伸直弯曲都受限或者末节手指呈下垂样,可能是发生了撕脱性骨折,一定要去医院诊治。2.如踝关节扭伤,急救时可以用毛巾包裹冰块外敷局部,48小时后可以用热毛巾外敷(皮肤破损不严重),同时制动休息,用枕头把小腿垫高,促进静脉回流,瘀血消散。另外可用茶水、黄酒、蛋清等调敷云南白药、七厘散等,2-3次/日敷伤处,外加包扎,促进瘀血消散。3.腰部扭伤,常见于突然的转身或二人抬物时的用力不均,其治疗要点也是静养。应在局部做冷敷,尽量采取舒服体位,或者侧卧或者仰平卧屈曲,膝下垫上毛毯之类的物品。止痛后,最好是卧硬板床送医院或找医生来家治疗。以上扭转在家都可以口服药物活血止痛如云南白药胶囊2片,一日三次;或三七片2片,一日三次,并加服止痛药如散利痛1片,一日二次。
爱心叮咛 1.对于腰肌扭伤者,最重要的是安静,慌慌张张地跑医院是使病症加重的原因。如果处理不当会反复发作,可能发展成椎间盘脱出。2.为防止再度发生踝关节扭伤,可在鞋底外侧后半段垫高0.5厘米(即在外侧钉一片胶皮或塑料),以保护韧带或佩戴护膝2-3周。3.腰扭伤者最好睡硬板床,扎宽腰带,并锻炼腰背肌。4.切忌在扭伤的急性期仍然不休息并有较多活动,导致软组织得不到充分修复,使新鲜扭伤变成陈伤,局部持续疼痛、瘀肿不退。
节制饮食防病从“口”入
暑期是胃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饮食不当。在外旅游不要贪食特殊风味菜肴,用餐不要饱一顿饥一顿;少吃大鱼大肉等肥腻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生冷食品,尤其不吃生鱼片、毛蚶等菜肴;吃海鲜不要贪多,多吃蒜,喝点酒,以防腹泻;对当地吃不惯的调料和菜肴,宁可少吃或不吃,以免肠胃不适而影响整个旅程。冰镇饮料容易引起胃肠道痉挛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因此不要食入过多,白开水是最好的解暑饮料。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能量密度低、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如牛(酸)奶、玉米、水果等,少吃高热量的食品,如汉堡、炸薯条、冰激凌、巧克力等,不要完全依着孩子的喜好。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肉类是必不可少的,可依次选择鱼肉、鸡肉、牛羊肉、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