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初春,料峭的春寒使气温依然走低,高血压患者在这样的天气里要警钟长鸣、格外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因为稍有疏忽大意,就极易导致脑中风、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危害健康和生命。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根据机体是否存在其它危险因素、有无靶器官损害和临床疾病史,又可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3级三个等级和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很高危组四个分组。
哪些症状提示您患上了高血压
头晕 头晕为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有一过性和持续性之分,其中一过性头晕常在突然下蹲或起立时出现。头晕发作时病人头部有持续性的沉闷不适感,严重的可妨碍思考,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甚至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是病人最主要的痛苦所在。当病人出现高血压危象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可表现出与内耳眩晕症相类似的症状。
头痛 头痛亦是高血压患者的常见症状,多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甚至有炸裂样剧痛。常在早晨睡醒时发生,在起床活动及饭后逐渐减轻,疼痛部位多集中在额部两旁的太阳穴和后脑勺。
烦躁、心悸、失眠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性情急躁,遇事敏感,易激动,且常有心悸、失眠发生。失眠多表现为入睡困难或早醒、睡眠不实、恶梦纷纭、易惊醒等,这与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这两种症状早期多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加重,因此颇令人苦恼,常成为促使病人就诊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容易分散,近期记忆减退,很难记住最近发生的事情,而对过去的事,比如童年时代的事情却记忆犹新。
肢体麻木 常表现为手指、足趾麻木、不灵活,皮肤如蚊行感或项背肌肉紧张、酸痛,一般经过适当治疗可以好转。但若肢体麻木较顽固、持续时间较长、固定出现于某一肢体并伴有肢体乏力、抽筋、跳痛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止中风发生。
出血 出血症状在高血压患者中较少见。由于高血压可致脑动脉硬化,使血管弹性减退、脆性增加,故容易引起破裂出血。其中以鼻出血多见,其次是结膜出血、眼底出血、脑出血等。据统计,在大量鼻出血的病人中,约80%患有高血压疾病。
专家提示:无症状也可能患高血压 高血压的典型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头昏、头胀等,严重者还可出现恶心、呕吐、气喘、呼吸困难、胸痛、视力障碍、浮肿、少尿、偏瘫等并发症症状。但实际上出现典型症状的高血压患者并不多,有些甚至收缩压高达200mmHg以上也没有任何症状表现。临床上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并不少见,常在体检时才发现自己患上了高血压。
高血压治疗有原则
原则一:高血压常伴有其它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需要进行综合干预。
原则二:抗高血压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方法,大多数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坚持治疗。
原则三:定期测量血压;规范治疗,改善治疗依从性,尽可能实现降压达标;坚持长期平稳有效地控制血压。
应用降压药物讲时机
药物治疗可以帮助高血压患者及时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但降压速度并非越快越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在数周至数月(而非数天)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
降压药物的治疗时机:高危组、很高危组或3级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开始应用降压药物治疗;确诊的2级高血压患者,应考虑开始药物治疗;1级高血压患者,可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数周,血压仍≥140/90mmHg时,再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降压药物的应用原则:高血压降压治疗时药物应用应遵循以下4项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应用以及个体化。
1.小剂量:初始治疗时通常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并根据需要逐步增加。
2.尽量应用长效制剂:尽可能使用一天只需给药一次且药效可持续24小时的长效降压药物,以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3.联合用药:以增加降压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应为原则,在低剂量单药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可以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应用治疗。
4.个体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耐受性、个人意愿或长期承受能力,因人而异选择适合患者的降压药物。
调控血压从健康生活开始
调整情绪,平衡心态 一些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面对朔风凛冽、雨雪纷纷的阴霾天气,体内阳气易被扰乱而变得心情烦闷、情绪抑郁、萎靡不振而极易促使血压升高,因此要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尽量做到清心寡欲、淡泊自然、情绪愉悦,这样一来阴阳和谐平衡,血压也就自然而然地降至正常。心身医学研究也表明:良好的情绪有利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发挥正常的调节功能,保持血压的稳定。
作息规律,习惯健康 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节奏要顺应自然规律,如早睡以养阳,待日出后起床以养阴,保证每天8-9小时的充足睡眠时间,午睡尽量控制在30-60分钟左右,这些都有利于人体阴阳和谐,防止血压波动。另外还要注意起床时宜缓不宜急,洗漱用温水,坚持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洗后按摩下肢足三里、脚掌涌泉等穴位,既可强身,又能起到降压作用。
防寒保暖,冷热适宜 初春天气依然比较寒冷,高血压病人要经常收听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物,内衣的材质以纯棉布为宜,棉袄、棉裤不要过早脱掉,以抵御寒冷;鞋袜应选择透气、吸湿性好的,鞋底要防滑,另外一定要保暖,脚暖则全身皆暖和舒畅;大风天或雨雪天尽量不要出门,以避免寒冷刺激;居室应保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室温保持在18℃左右,湿度以50%为宜。
饮食清淡,营养均衡 高血压病人在饮食上应做到粗细搭配、荤素相宜、品种多样、有节有度,要常吃些新鲜蔬菜、食用菌、海产品和豆制品,多喝白开水或淡茶水,以合理补充水分、稀释清洁血液、保证血流畅通。另外在饮食上以清淡为宜,要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每天不超过6克。身体肥胖、血脂异常的高血压病人,更需控制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的摄入,并戒烟限酒,保持大便通畅,以避免血压波动,影响身体健康。
坚持锻炼,防病健体 高血压患者可以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但无论选择何种锻炼项目,都要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血压高低来适度掌握运动量,通常以自我感觉浑身舒适为度。散步就是一种比较合适的锻炼项目,散步时走时立,形动而神静,既可使身体得到适当的锻炼,又能调节情绪。打太极拳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体疗,一招一式柔和舒缓,用意念引导动作,姿势放松、思想集中、心安神定,这种动静结合、形神合一的动作,有助于调节大脑神经的功能,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改善体循环和微循环,从而降低血压。运动时要注意知常达变,比如虽然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有益健康并能使血压稳定,但对于中、重度的高血压病人,应将运动量再降低些;如果有严重心律不齐、心动过缓或频发心绞痛症状时,就不要勉强运动,应经治疗症状消失后,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运动锻炼项目。
坚持服药,稳定血压 降压药物不可随意停服,特别是服用美托洛尔、复方降压片这类降压药物时更应注意。据报道,突然停药后,约有5%的病人可在40小时左右出现血压大幅度反跳。因此高血压病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用相当长时间的维持量,使血压保持在较理想的水平。初春天气寒冷,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普遍有所升高,增加发生中风和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所以要遵从医生指导,坚持服用适合自己的降压药,将血压维持在120/80mmHg的理想水平,避免因擅自停药出现反跳而发生高血压危象。在治疗期间,要学会自测血压,保持一个星期测量1-2次。血压波动期更要做好每天测量,根据血压情况适时调整药物剂量,并切忌降压过低增加中风发生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