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将近,相信大家的假期安排都已经制定好了。 无论是旅游、踏青,还是度假、探亲等,都免不了走出家门,和外界环境、和大自然“亲密接触”。那么,在纵情享受假期的同时如何做好人身安全和各种突发隐患的自我防护,就成了当务之急。承德市中心医院的专家提醒您:小长假期间七大常识不可少,五一出行“看过来”。
开车切勿打手机
如果您准备自己驾车出行,应于出发前全面检查车况,了解行经路线、路况及近期天气情况,切记不酒后驾车、不超速驾车、不带病开车。自驾车长途行驶要避免夜间行车及疲劳驾驶,尤其要避免驾车途中接打手机,这会给司机及乘客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遇大雾、雨、雪、沙尘等恶劣天气条件时,要控制好车速,如出现故障需要紧急停靠时,要正确使用警示标识,避免发生二次事故。
备好常用药品
为预防和及时缓解旅途中各种突发身体不适状况,行囊内应备好2%碘酊、眼药水、创可贴、便携式消毒液等外用药,以及抗感冒、缓解胃部不适及止泻等药物。另外,还要根据自身特殊需要备好乘晕宁、安定以及平时需要连续服用的慢性病用药等。
外伤紧急止血对策
如遇外伤出血,可采用伤口加压包扎止血法进行紧急处理,或用创可贴、手帕等物品将伤口紧紧包扎;对于头部及肢体活动性出血,没有骨折时要马上采用指压止血法,即迅速用手指将出血处向下按压,或直接压迫出血部位的供血动脉,这是对大出血者首先采取的应急措施;对于四肢大血管损伤出血,可以扎止血带进行止血。
蜂蜇伤莫忽视
蜂蛰伤也是旅途中较常发生的状况。无论蜜蜂或黄蜂蛰伤,一般都表现为局部红肿,并于数小时后自行消退,无全身症状。如蜂刺留在伤口内,可引起局部化脓。黄蜂蛰伤的局部症状较重,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甚至快速死亡。还有些人会发生血红蛋白尿以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此外,有过敏体质的人即便遇到单一蜂蜇伤,也可引起荨麻疹、水肿、哮喘或过敏性休克。
正确处理方法为:首先用小针挑拨或胶布粘贴法取出蜂刺,但不要挤压。蜜蜂蛰伤可用弱碱性溶液(如2%-3%碳酸氢钠、肥皂水、淡石灰水等)外敷,以中和酸性毒素;黄蜂蛰伤则需弱酸性溶液(如醋、0.1%稀盐酸等)中和碱性毒素。局部症状较重者可采用火罐拔毒和局部封闭疗法,并予以止痛剂或抗组织胺药。剧痛时可皮下注射吗啡、杜冷丁或普鲁卡因封闭。症状严重或出现过敏性休克者,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救治。
防过敏常识不可少
五月阳光明媚,正是踏青赏花的美好时节,但是对于过敏体质人群而言,如不做好防护,缤纷的花朵和各种花粉反而会成为威胁身体健康的负担。花粉过敏的人主要有三种表现:花粉过敏性鼻炎,表现为鼻痒、打喷嚏、流涕、鼻子堵塞、呼吸不畅等;花粉过敏性哮喘,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呼吸困难、有白色泡沫样黏液、突发性哮喘发作并渐重,好转后与正常人无二;花粉过敏性结膜炎,表现为眼睛发痒、眼睑肿胀,并常伴有水样或脓性黏液分泌物出现。
预防春季花粉过敏可采用以下几个方法:1.避开产生花粉值高的环境和时间段出行。起风天、艳阳天及早晨5:00-10:00点和黄昏时,空气中花粉值最高,应减少外出。雨后空气清新,花粉指数较低,比较适合散步或出游。出游的目的地也应选择海边等花粉较少的地方;2.出门时应佩戴眼镜,最好用有镜片的眼镜代替隐形眼镜或带太阳镜,这样可以减少眼睛受损伤的几率。同时应穿长袖衣服,最好戴口罩,保护皮肤;3.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花粉过敏患者要与空气隔绝几乎不可能,除了做好防护外,可以随身携带息斯敏、扑尔敏等常用抗过敏药物;4.在阳光充足且刮风的天气里,最好把湿窗帘、门帘或湿纱网挂在门窗上,以防开窗时花粉进入室内。尽可能在屋内晾干衣服,不要晾在室外,否则衣服、被单、床单等容易沾染花粉。睡觉时把外出穿的衣物放在客厅。户外活动后,清洗颜面、鼻腔、眼睛等接触到花粉的部位。使用空气净化器以减少室内花粉数量;5.合理饮食,尽量少吃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如鱼、虾、蟹等海鲜类食品和鸡蛋等。多吃绿色蔬菜、控制甜食和糖分地摄入量;6.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克服焦虑、紧张状态,重视运动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采摘野菜需谨慎
我国一直有食用野菜的习俗,而春季正是采摘、食用各种野菜的好时节。在我们吃多了大鱼大肉之后,假期里和家人、朋友相约一起踏青郊游、采摘野菜、烹饪美味,实在是一种享受,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
野菜的采摘、烹饪,都是有讲究的,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不认识的野菜不要采摘和食用,因为很多野菜含有毒素,不加选择就食用易发生食物中毒;路边的野菜由于常常暴露在灰尘和车辆的废气中,也不能采摘食用,尽管这些野菜吃后不会有明显症状,但也会给人的健康带来诸多隐患;久放的野菜不要食用,不但不新鲜,而且营养成分大大减少,味道也很差;烹调野菜之前,最好将野菜浸泡一小时左右,这样能有效对野菜进行解毒处理;此外,一些味道微苦的野菜不宜多食,它们虽解毒败火,但过量食用会损伤脾胃;灰菜、苋菜等含有可导致过敏的物质,吃后经日光照射会诱发日光性皮炎;蕨菜类含有致癌物质,多吃有害;芦蒿吃多了会引起消化道出血。
应对突发病方法要知晓
晕厥:应首先观察其心跳和呼吸是否正常。若正常,可轻拍患者并大声呼唤使其清醒。如患者无反应则说明情况比较严,应立即拨打“120”。在救护车到来前切记不要随意搬动患者,让患者侧卧位,保持其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如果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关节扭伤:切忌马上搓揉按摩,应首先用冷水或冰块冷敷约15分钟。轻度扭伤,可以用弹力绷带对关节进行适当固定,3天内局部冷敷,72小时后可以进行热敷。如果扭伤部位疼痛严重或局部肿胀严重,尤其局部有淤青的,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确定是否伴有骨折或严重关节韧带损伤。
心绞痛:有心绞痛病史的患者,游玩时要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遇有人发生心绞痛,不可随意搬动,要迅速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胆绞痛及胰腺炎:旅游途中若摄入过多的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容易诱发急性胆绞痛或胰腺炎。患者发病后应静卧,并用热水袋在其右上腹热敷,也可用拇指压迫刺激足三里穴位,以缓解疼痛、减轻病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包括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如果在旅途中出现说话不清楚、面部肌肉瘫痪、一侧肢体不能抬起或抬起费力时,很可能是发生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当尽快到附近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这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脑梗死后遗症。需要注意的是,静脉溶栓是有时间窗限制的,发病后超过4.5小时再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梗塞的脑血管将不易再通,而且存在出血风险的增加。
提别提醒:
五一出行“6防”:
防盗:外出前,告知邻居或小区物业保安,给他们留下联系电话。在超市、卖场等场所购物存放包裹时,不要随意丢弃密码纸。
防抢:外出时尽量不要带包,如果带包要把包背在身体右侧,靠马路右侧行走。
防骗:不法分子通常会在街头、商场和旅游景点兜售劣质甚至假冒的药材、邮票、珠宝、古玩、电子元件、有价证券等物品,不要贪小便宜吃大亏。
防拐:准备带小孩出行的家长,应提前叮嘱孩子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一旦迷路应打电话给家长或打110报警求援。
防诈:如果在旅途中结识了新朋友,不要急于将自己的家庭电话号码告诉对方,避免不法分子利用此号码诈骗你的家人。
防酒:出门在外,不要贪杯、酗酒,避免酒后失态失言、肇事肇祸。